幼儿园音乐游戏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网上有关“幼儿园音乐游戏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幼儿园音乐游戏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任务就是让每颗种子都发芽,而音乐游戏则是促使每颗种子都发芽的有效手段。一个高质量的音乐游戏能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有助于幼儿掌握音乐知识以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音乐游戏的特点

(1)音乐性。音乐是幼儿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达到目的。所以,幼儿音乐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反应。幼儿会在游戏中学会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从而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2)游戏性。好玩、好动是幼儿的特点,因而音乐游戏必须具有游戏性。一方面音乐游戏材料要形象生动、幽默而夸张,能吊起幼儿的“胃口”,另一方面音乐游戏玩法要富有变化和新意,以确保幼儿的兴趣能够持久。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游戏性”这两大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创造性以及趣味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

2.音乐游戏的类型

(1)节奏训练类音乐游戏。例如“宫格”游戏,可以依据幼儿接受能力分为六宫格或八宫格,是几宫格就拿出几张扑克牌。扑克牌背面朝上(背面表示空拍),教师可任意把扑克牌翻到正面(正面表示拍手),教师再以固定节拍从头到尾指向扑克牌。这有助于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对节奏的认识。(2)音准训练类音乐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接触到很多和音高有关系的小旋律。教师可根据幼儿接触到的音高来设置音乐游戏。例如“纱巾”游戏:准备两条纱巾,由两名幼儿分别抓住纱巾的两头,一个纱巾在上一个纱巾在下,分别规定两个不同的音高,一般都是以5和3开始,因为这两个音比较容易掌握。上面的纱巾为5,下面的纱巾为3。教师请幼儿轮流当指挥,小指挥指到哪条纱巾其他幼儿就唱哪条纱巾所代表的音高。幼儿不仅能准确地掌握音高,而且也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3)培养音乐感受力的音乐游戏。例如“涂鸦”游戏,播放一段旋律起伏较大的音乐,让幼儿准备好纸和笔,在纸上画出所听到音乐的旋律线,由于每名幼儿的音乐感受不一样,因而幼儿的涂鸦也会有所不同。这既能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又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的音乐游戏。例如“律动”游戏,就是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让幼儿用肢体表示出来,如拍手、拍腿、跺脚以及打响指等。

3.音乐游戏的运用

(1)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游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以及兴趣需要等来挑选适合本班幼儿的音乐游戏,再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适当的筛选或改编。比如,在一次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A为大班幼儿选择了音乐游戏“小狗抬花轿”。由于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和合作能力.且他们对“八只小狗抬老虎”的游戏情节很感兴趣,因而他们表演得非常投入。通过该音乐游戏,教师提高了大班幼儿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和感受能力,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分组合作的个性品质。

(2)创造良好的音乐游戏环境。要让幼儿对音乐游戏产生兴趣,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环境至关重要。让幼儿从一开始就置身于音乐游戏所表现的意境之中,往往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动机和欲望,引领幼儿满怀兴趣地参与音乐游戏。比如,在玩小班音乐游戏“捉小鱼”前,教师B提前将活动场地布置成带有一片水草的小鱼的家,并和幼儿一起戴上小鱼的装饰。在《捉小鱼》的音乐背景下,幼儿很快就被周围的氛围感染了,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

(3)找准介入音乐游戏的时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度,又要尽量避免过于指导而影响幼儿游戏的自由度。一是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违背游戏规则而使音乐游戏无法进行时予以指导,二是幼儿在音乐游戏中遇到困难而依靠自已或同伴帮助而无法解决时予以指导,三是在幼儿对音乐游戏已毫无兴趣时教师要及时丰富音乐游戏形式和内容。比如,幼儿对传统音乐游戏“开锁”的玩法渐无兴趣,为此,教师C进行了创新:单圈上幼儿两两相对扮演“锁”,一边唱歌一边合作歌表演,先相互对拍手,在唱到“咔嚓咔嚓”时,在胸前拉起对方的手,表示上锁,在唱到“哪一把?哪一把?”时每人都向前走一步交换朋友,一名幼儿扮演“开锁的人”,在圈外绕圈行进走,同样在唱到“咔嚓咔嚓”时,要停下来做两次开锁动作,最后唱完后的规则同传统玩法。

一、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解决了幼儿希望能像周围成人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之间形成矛盾。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等,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在《我找到了小猫》游戏中,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帮助猫妈妈找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动物”将在不同地点找到的小猫送到家里,并高兴地告诉猫妈妈自己是在哪里找到小猫的。当猫妈妈对“小动物”表示感谢时,“小动物”愉快地表示不用谢。它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和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活动中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三、坚持正面引导,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自我意识是主观的,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首先,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经验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

其次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受认识水平影响,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发展的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儿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四、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最后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创设能引起幼儿积极情绪体验、满足其兴趣与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帮助幼儿学习调节情绪和表达情感,使每一个幼儿感到安全、温馨和愉快。

幼儿中班时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一个蕴藏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心理脆弱容易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

针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我分几个方面开展以下班级管理工作:1、幼儿从小班升到中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新的学期我们教师应该继续强化幼儿的生活常规。比如站队做操、喝水、入厕要有秩序,玩具玩好、水杯用完要放到原来的位置等等。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并做示范,以便幼儿能更好的认知。习惯是靠平时养成的,也许我们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但在要求上我们要保持一致,以免误导幼儿。2、中班幼儿游戏活动水平明显提高,教师要不断的拓展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

在游戏当中让幼儿自己找到伙伴,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一定的规则培养自控能力让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则办事。3、中班幼儿想象力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和创造空间。鼓励幼儿画画,把所要表达的东西画出来,在幼儿进行作画的时候,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活动区的活动是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一个很好的场地,作为我们教师时时刻刻要利用肢体动作,语言描述,创设游戏活动,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想象力。4、安全健康发面是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上融入安全教育增加幼儿安全方面的意识。让幼儿有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自我安全的意识。确保每个幼儿高高兴兴上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5、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与活动效率。只有与家长经常沟通家长才能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也才能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才能让我们共同发现问题并能共同解决。

以上就是我对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我们老师应该注意的,一些浅显的建议。

班级管理上的问题需要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一定要尽自己的所能让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只有我们教师真正的了解幼儿,把每一位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够作好和开展好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

关于“幼儿园音乐游戏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香寒的头像
    香寒 2025年11月03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香寒”

  • 香寒
    香寒 2025年11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幼儿园音乐游戏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幼儿园音乐游戏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 香寒
    用户110304 2025年11月03日

    文章不错《幼儿园音乐游戏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