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破烂小伙获得1000万巨款

网上有关“捡破烂小伙获得1000万巨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捡破烂小伙获得1000万巨款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往往能够镇得住场子。倘若按照这个标准的话,央视主持人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大佬”。

朱军自然也不例外,应对各种场合都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朱军也有“失手”的时候。

2008年5月18日,朱军主持汶川地震慈善募捐晚会。晚会上,各路慈善家纷纷募捐,朱军逐个介绍情况。等到朱军走到一个手拿3000万牌子的中年企业家面前时,按部就班地邀请人家说一句祝福的话。

那位企业家哽咽地说了祝福的话,说完后向朱军转身而去。就当朱军准备走的时候,那位企业家突然说了一句话:“我还要再追加7000万!”

加上之前的3000万,这位富豪当场为汶川地震捐款高达1亿元。

其实,那位企业家说这话的时候,朱军的表情很复杂,既有对突如其来的“播出事故”猝不及防的茫然无措,又有对企业家肃然起敬的感激之情。

不得不说,朱军应该是遇到了主持生涯少有的“播出事故”。但是,朱军根本没有责怪人家的意思,只是连连说道: “谢谢!谢谢!谢谢……” 而后,这位企业家就消失在了镜头里。

虽然这位企业家“露脸”的机会不多,他的慷慨义举却备受国人称赞,这位了不起的企业家,他是谁?他就是燕赵大地走出来的企业家,唐山孤儿——张祥青。

张祥青生于1969年2月,河北唐山人。张祥青在兄妹九人中排行老末,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一家人的生活虽然拮据,可是过得很幸福,兄弟姐妹多,每天都能听到欢声笑语。

老一辈人可能有切身体会,兄弟姐妹多无形之中就是一笔财富,特别是遇到打架之类的“家族大事”,可谓是“人心齐泰山移”。

这样的生活,一直到1976年7月28日才发生了变化: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长达23秒的地动山摇中,带走了242769人的生命。彼时,张祥青才7岁多不到8岁,还远远没有意识到眼前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

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带走了他的父母,还有疼他爱他的五哥。就这样,张祥青兄妹八人成了“唐山孤儿”。

父母去世后,张祥青的大哥大嫂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有道是:“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张祥青的幼年就是在大哥大嫂的庇护下成长起来的。

大哥大嫂家里条件并不好,可穷什么不能穷孩子,苦什么不能苦教育。转眼之间,张祥青上了一年级。可是,张祥青看着漂亮的校门,心中犯起了嘀咕:没有钱啊怎么办?

兄嫂早已考虑到了弟弟的上学问题,就东拼西凑,给弟弟凑齐了两块钱。当年的两块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平常人家就是一笔巨款。

不管怎么说,张祥青还是跟其他孩子一样,有了上学的机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苦难成了张祥青学生时代的高频词汇,可又深刻地改变了他的命运。张祥青一边学习,一边帮助家里干活。闲暇之余,张祥青还跑出去捡破烂,用来补贴家用。

没有了父母,张祥青很容易被大孩子们欺负。某日,张祥青被大孩子们扔了一脸泥巴。张祥青生怕兄嫂责备,就偷偷地跑到河边清洗,一不小心踩到了铁片上……足足缝了七针。

张祥青恐怕没有想到,自己踩住了一块铁片,后半辈子都是在跟钢铁打交道。时也命也,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

岁月悠悠,张祥青快上初中一年级了。可是,家里却传出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他恐怕上不了学。 说来也是可怜,张祥青兄嫂拉扯弟弟妹妹实在不容易,把张祥青供进了初中的门,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于是,大街小巷多了一个拾破烂的辍学少年。张祥青捡破烂很有头脑,长了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眼睛,总能在垃圾堆里找到值钱的玩意儿。

最令人佩服的是,张祥青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基本上都没有失手的时候,每一次都能或多或少地有所收获。

甭管别人怎么嘲笑他,或者如何同情他,张祥青无疑在 社会 上“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稍有不同的是,张祥青需要经历一番凤凰涅槃,才能真正地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张祥青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当地政府体恤张家兄妹父母早逝,不忍看到张祥青没有糊口营生。于是,张祥青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进入了当地一家钢铁厂工作。

张祥青年少老成,做什么像什么,干一行爱一行,老师傅们都夸他是天生吃这碗饭的。

张祥青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身穿绿军装投身热血军营。然而,生活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众所周知,征兵工作向来是优中选优,带有明显伤疤的人,那是很难顺利入选的。张祥青迎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钢铁厂回不去了,参军的梦想也泡汤了。

上天关了张祥青一扇门,又为他开了一扇门。

就当张祥青前途渺茫的时候,意外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一位张姓老者慧眼识珠,看出了这位后生不简单,就托媒人把爱女张荣华介绍给了张祥青。

说来也是无巧不成书,张荣华初见张祥青,看到那显眼的伤疤,并不乐意这桩婚事。

老张相中了张祥青,反复劝说女儿嫁给他。

笔者想说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在婚姻大事上,真应该听一听父母的建议。对此,笔者深有体会: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必将不幸福。反之,得到父母祝福的婚姻,必然能够获得幸福。1989年,张荣华“下嫁”给了张祥青,并收到了父亲诚挚的祝福。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精于经营的张祥青在街上租了一间房子,搞起了卖豆腐的生意。大家应该知道,餐饮业是勤劳活,偷奸耍滑根本不行。

再者,餐饮业又不单单是为别人提供便利,而且还要了解人情世故。张祥青早年走街串巷,嘴皮子功夫也差不到哪儿去,豆腐又有口碑……不赚钱都难啊!

1991年,小两口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了当年为数不多的“万元户”。张祥青凭借豆腐生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居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放弃稳赚不赔的豆腐生意,重拾捡破烂行当——倒腾废钢铁。

张祥青对于破破烂烂中的门门道道烂熟于心,少年时期就已经玩得门清,更别说手里已经有钱了。

张祥青从岳父、兄姐处借了不少钱,凑够了1.8万巨款,准备大干一场。

张祥青承载着家族的希望,来到了北京。但是,上天似乎给张祥青开了一个玩笑,张祥青的第一笔废钢铁生意出师不利,自己的一万块钱打水漂了。

最关键的是,1万块钱在北京微不足道,打水漂溅不起几朵水花,甚至于连响声都没听见。

张祥青摸爬滚打多少年,虽说不是什么大风大浪,可也是阅历颇深的人。张祥青坚信自己的眼光没有错,坚持做了下去。

难能可贵的是,张荣华自始至终地坚信自己的男人没有错,他就是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

最艰难的岁月里,张祥青往返于唐山、北京之间,不消说舟车劳顿之苦,就商场的尔虞我诈就已经更让人身心疲惫了。有心的人都会发现,唐山、北京都是钢铁工业极为发达的城市。你不得不佩服张祥青的眼光,确实是毒。

倒腾废钢铁生意,要比卖豆腐累多了。

不过,张荣华确实是一位贤内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当张祥青回到家里,张荣华都会用心地给老公洗头。

张祥青无福消受这样惬意的时光,每次洗头的时候,都会忍不住睡觉——他太累了。

1993年,张祥青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三百万。世间万物不会永远顺风顺水,张祥青在事业小高峰期之后,遇到了一个瓶颈: 废钢铁生意不景气,亏损非常之大。

张祥青怎会向困难屈服?在老婆的支持下,这个多灾多难的男人,继续坚持了下去。

1995年,张祥青再一次凭借早年捡破烂的心得,把目光投向了烟尘中的铁泥: 这个点子谁能想到啊?

1998年,张祥青已经走出事业低谷,开了属于老张家的钢铁公司。

商场如战场,张祥青经过多年拼杀,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准备“进京赶考”。

进入新世纪,全国各地都在谋求经济转型,曾经辉煌的钢铁公司,大多数已经倒闭。别人看到的是行业萧条,而张祥青看到的却是商机。

张祥青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利落地收购企业,创建了享誉业内的某联合钢铁公司,至2005年,当年捡破烂的穷小子,一年的销售额就高达154亿。

张祥青是吃过苦的人,对于基层民众的生活不易有切身体会。张祥青创建“钢铁帝国”后,积极提高员工待遇: 但凡是在张祥青的手下效力,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还不会为住房困难担心。

王健林说过他最看不惯一些公司,自己员工待遇一团糟,却跑到 社会 上大搞慈善。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张确实是个大善人。

完善了员工福利后,老张把慈善事业投向了 社会 。

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张祥青带头捐款,仅津南区卫生系统捐助医疗器械、药品一项就高达38万元。尔后,张祥青荣获“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在外出差的张祥青第一时间联系家族企业成员,开了一场“隔空会议”,随即,张祥青向汶川灾区捐款1000万。

同月18日,张祥青作为知名企业家代表,参加了央视举办的汶川地震慈善募捐晚会。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至此,张祥青为汶川灾区累计捐款1.1亿元。

鲜为人知的是,张祥青在2008年初南方雪灾中,慨然捐款300万。

张祥青在大善之后,伴随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但是,张祥青并不愿意过于抛头露面,而是选择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度,无不令人佩服之至。张祥青看淡了名利,只关心基层民众的生活……商之大者,为国为民!

2014年8月9日,张祥青因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而与世长辞,终年四十有七。

行文至此,笔者忍不住赋诗一首,遥祭“张大善人”。笔者所写诗文无盛唐华丽辞藻,亦无明清诗歌无病呻吟,叨扰诸君之余,还请一览之:

寥寥数语,难掩笔者心中悲痛。笔者很是不解,没心没肺的奸商长命百岁地活着,为何天不佑大善人张祥青?盛年早逝,无不令人扼腕痛惜……

张祥青溘然长逝后,张荣华化悲痛为力量,扛起了千斤重担,成为了家族企业的“一把手”,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女强人”。

至2021年,张荣华以175亿人民币的身家,位列《2021胡润女企业家榜》第47位。不得不说,张荣华的光芒不亚于丈夫。

令人欣慰的是,在丈夫病逝后,身价高达百亿的妻子,跟丈夫一样,都是热心公益事业的大善人,继续接力做慈善。武汉疫情期间,张荣华授意女儿张君婷代表家族企业捐款1亿。郑州水灾期间,张荣华的家族企业捐款2000万……

张祥青真的离开了吗?没有,相反,他以另外一种形式活着。“为富大仁,乐善好施”的济世情怀,已经成为家族企业永远的价值观。从一位拾破烂的辍学少年,到坐拥百亿“钢铁帝国”的商界枭雄,张祥青的一生跌宕起伏。

纵观张祥青短暂的一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美好的生活,还是需要用勤劳的双手来创造!不要抱怨 社会 不公,也不要埋怨父母不是非富即贵的主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还是能够有所收获的。

张祥青事业成功后,一直在回馈 社会 ,这与他是唐山大地震的“孤儿身份”有关,唐山是中国的唐山,唐山有难后,集全国之力重新建起了的,张祥青是受益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张祥青内心最朴实的出发点。

除此之外,在张祥青的身上,体现了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的责任担当,一个企业家在完成资产积累,创造财富,赢得声誉后,更重要的是对 社会 的责任担当,这种“担当”在张祥青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唐山孤儿张祥青,致富不忘回馈 社会 ,突然病逝后,妻子身价百亿继续接力做慈善事情,这夫妻二人真是令人敬佩!

失业只剩5万存款,拿着去朝鲜,能消费多久?

转摘:

孙红雷的母亲杨淑英是一名普通工人,曾业余捡垃圾贴补家用,去北京看望孙红雷后只能买站票回家,在公众场合永远说不出一句囫囵话。就是这样的母亲,却支撑起了孙红雷的整个人生,她传递他乐观和知足;安慰他的孤单和软弱;给予他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她终生像一只卑微的蝼蚁,替孩子搬运着一点一滴的幸福。当他终于站到人生的顶峰,她却来不及分享他的荣光与骄傲,无声无息地撒手人寰。站在事业之巅缅怀母亲,孙红雷深情地说:“母亲没有走,她永远住在我最柔软的心底……”著名词作家张俊以先生与孙红雷是多年好友,得以了解他对妈妈的深情

母亲“教授”的信条,人活着最重要的是要快乐

1995年,25岁的孙红雷经过艰苦打拼,成为哈尔滨很有名气的霹雳舞手。但这时他却决定停止演出,去北京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家人朋友无不反对,连一向疼爱儿子的杨淑英也劝道:“咱能不能不折腾了?”

母亲的话让孙红雷一阵内疚。孙红雷1970年出生在哈尔滨一户普通人家,父亲是中学哲学老师,母亲是镀锌铁丝厂的工人,家中有三兄弟,孙红雷是老小,小名三郎。父母微薄的收入不够支撑这么一大家子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不谙世事的他还没意识到什么,他活泼外向,能唱会跳,在小伙伴中很是个“人物”。

直到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因为母亲下班后,要去捡破烂贴补家用。一天,母亲轻言细语地对他说:“三郎,你放了学也和妈一起去捡好吗?”“不,我要做作业。”他飞快地答道,不敢看母亲的眼睛。这以后,孙红雷开始变得孤僻、沉默。

然而有一天,孙红雷放学回来,走到二楼楼梯口时,看到母亲正背对着他站在走廊里。他刚想开口叫时,她却突然提起脚步向一户人家走去。“请问,家里有人吗?”孙红雷听到母亲讷讷的声音,几秒钟后那家的门“嘎吱”开了,却很快又“哐当”一声关上了,伴随着没好气的一声:“又来借钱?我们哪有钱哪,自个儿也是泥菩萨过河!”孙红雷鼻子一阵发酸……

“走,妈,今天我陪您一起去捡破烂。”一个周末,13岁的孙红雷主动牵起了母亲的手,母亲诧异而欣慰地望着他。那天,母子俩直到天色发黑才回家。第一次随着母亲外出做事,孙红雷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为了捡一个漂在臭水沟里的塑料瓶子,母亲不惜脱了鞋趟进发黑的脏水里;在一家书店前见到几张破牛皮纸,他刚捡起来就被老板呵斥:“滚,叫花子。”……

然而,母亲却对此种种习以为常,脸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快乐的微笑。中午,当母子俩坐在河堤边的石头上休息时,母亲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橙子,剥开,反复挤压几下,然后掏出一面小镜子,对着它把那些橙汁一点点细致地涂在脸上,看着儿子诧异的眼神,她一边涂一边笑道:“橙汁可以美容呢。人家看不起我们不要紧,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快乐……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要快乐……”

“妈……”那一刻孙红雷震惊了,他目不转晴地看着母亲,他瘦小干枯的不起眼的母亲,她手里那个艳红的滴着晶莹汁液的橙子,像看着稀世珍宝……

孙红雷慢慢又变回那个开朗阳光的孩子。重新又唱又跳了,杨淑英看在眼里,高兴不已。可好景不长,从儿子读初二起,她开始不断地接到老师的投诉:孙红雷总是逃课。追问之下得知,儿子偷偷跑到市青少年宫学霹雳舞去了。“我错了,可我就是喜欢跳舞,一天不跳就像丢了魂似的。”面对母亲的质问,孙红雷可怜巴巴地说。毕竟跳舞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杨淑英心软了,母子俩达成协议:孙红雷不再逃课,杨淑英负责给儿子借来录音机,让他在家里跟着磁带练。

1987年,还在读高二的孙红雷,在黑龙江省霹雳舞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也就在这次获奖后不久,孙红雷又提出,他要辍学专职跳舞。 “你跳着玩玩可以,耽误正经事可不行。”这下杨淑英坚决不同意,父亲则抱怨母亲当初就不该纵容儿子练舞。见说服不了父母,孙红雷竟偷偷地跟着中国霹雳舞明星艺术团,四处演出去了,这一走就是半个月。回来时他心里惴惴不安,等待着一场暴风雨,哪知父母都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聊了些家常话,然后母亲平静地开了口:“你去学校把退学手续办了吧。”“您同意了?”孙红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母亲点点头:“你出门这么久,看起来精神还这么好,证明这个职业真的很合适你。”

这次回来,孙红雷口袋里其实揣了整整2000元钱,这是他这半个月的收入。那时候普通工人的工资只有一个月30块,这可是一笔巨款,他计划着万一父母还是不同意他跳舞,就把钱拿出来震一震”他们。可这时候,他突然为自己幼稚的想法感到脸红:母亲根本不关心他赚了多少钱,母亲关心的仍然是,也只是,她的儿子过得是否快乐。

成为一名职业舞者后,孙红雷如鱼得水,短短几年,他便成为了哈尔滨市业界公认的“一哥”,还攒下了11万元存款,他用这笔钱,给家里在新开盘的易龙小区买了套三居的房子。从二十平米的蜗居搬到新家的那天,杨淑英乐得合不拢嘴。没想到,好不容易生活安定下来,儿子却又闹着要去北京读书……

“我从小就喜欢表演,在这方面有天赋……”孙红雷侃侃而谈。杨淑英本来口齿就不算伶俐,嗫嚅了半天,最终憋出一句:“那演员全是双眼皮,大卷发……”

“人家姜文、冯巩,长得也就那样啊,还不都是明星?我至少比冯巩好看吧。”孙红雷抢白道。杨淑英没词了,沉默半晌说:“妈知道你的性格,你决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妈还是那句话,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要快乐,你自己觉得好就行了。”

说着,母亲叹口气,进屋帮他收拾行李去了。看着母亲有些蹒跚的身影,孙红雷突然意识到:母亲老了,她除了担心儿子的前途,还一定对儿子有太多的不舍,但她还是放飞了他,像蒲公英放飞它的种子……

●快乐而艰辛地一路走来,梦圆之际母亲悄悄校正爱的航向

1995年5月底,孙红雷揣着8000元和一个手机,来到北京报考中戏。没想到却被告知已经错过了招生时间,只有表演系音乐剧班还有最后一个补招名额。音乐剧班对考生的形体要求很高,看着体重近180斤的孙红雷,老师直摇头:“你不用试了,肯定录不上,你太胖了。”“我可以减。”孙红雷说。

此后孙红雷几乎全天都在中戏的操场上跑步,一日三餐只吃青菜叶子和水果。中戏花圃里有间玻璃房,一到出太阳时孙红雷就跑到里面坐着,在四五十度的高温里汗流满面地“蒸桑拿”。一个月后开考,他往体重秤上一站,竟然整整减了40斤。“太不可思议了,就凭你这股劲儿,这个名额非你莫属。”老师感叹。果然,700多人参加考试,孙红雷成了惟一的幸运儿。

得知喜讯,杨淑英特地来到北京看望儿子。同学们吵着要老人家请客,她高兴地答应了,将孩子们带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由于这些上中戏的孩子家境都比较好,满不在乎地点了不少菜,结果七个人一顿竟吃掉了八百多元。母亲临走时,孙红雷发现母亲买的居然是站票。“这么远的路,您省这点钱干嘛?”孙红雷急了。母亲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低下头说:“三郎,实话给你说,妈没钱了。”“我给……”话一出口,孙红雷突然意识到,自己手上也只有几十元了,原来的积蓄全用在了给家人买房上,剩的那8000元,吃住加上学杂费,也所剩无几。

“对不起,妈。”孙红雷哽咽了。母亲抬起头,苍老的脸却笑成了一朵菊花:“别这样,你这么有出息,妈不知道多高兴,妈就是一步步走回去也愿意。”说着,母亲从包里变戏法一样掏出一个橙子:“你看,妈也不是一无所有,妈还有这个呢?没钱不要紧,只要我们过得快乐,过得有希望就好……”“妈……”孙红雷紧紧攥着母亲的手,眼泪不自觉蓄满了眼眶。

中戏两年,孙红雷始终是学校最勤奋的学生。1997年大学毕业后,孙红雷应聘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成为一名职业演员。首次表演话剧《全是北京人》,便获得文化部“优秀表演奖”。1999年,张艺谋邀请他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扮演“我”;同年,他参演电视剧《永不瞑目》,此后又先后接拍《警察世家》《像雾像雨又像风》等,演艺之路越走越宽。

眼看儿子事业有成,杨淑英操心起他的终生大事,四处托人牵线,今天给儿子介绍一个研究生,明天带来一个公务员,弄得孙红雷哭笑不得。2001年7月,杨淑英还特地来到北京,想陪儿子去北影相亲。

杨淑英哪里知道,就在两个月前,孙红雷因为拍戏的原因,与著名演员巩俐相识。她在镁光灯下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气场和无所不在的灵气,让孙红雷为之震颤和折服。一次,他和巩俐拍摄一组镜头,巩俐所饰演的孙周和孙红雷饰演的张强一夜温存后,孙周要赶火车,探望她的丈夫陈清。“这是你真正想要的吗?”在镜头前,孙红雷拉着巩俐的手,像是在说台词,又像是真的在问。可最终,巩俐还是挣开他的手,只留下一个美丽、模糊的背影……那一刻,孙红雷的心中竟有一种被掏空般的疼痛……

为迎接母亲的到来,孙红雷特地把房间收拾了一番。可细心的母亲还是发现了书柜里那些一叠又一叠的巩俐的照片和宣传画册。第二天,她没再提去北影相亲的事,而是特地买了一个像框,挑了一副巩俐的照片框好,放在孙红雷的书桌上。“妈,您这是……”孙红雷有些摸不着头脑。杨淑英笑了笑:“喜欢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把她的照片放在眼前也是一种,不一定非得要得到这个人,你说是吗?再说,你对她并不了解,喜欢的更多只是戏中的她,但戏总要散场,你还得在现实中活着……”

孙红雷陷入沉思……他当着母亲的面,把巩俐的照片从像框里取了出来说:“妈,我把她放在最深的心底了……您还是带我去北影吧。”杨淑英欣慰地笑了。

尽管北影的相亲没有成功,但孙红雷却终于走过了暗恋的漩涡。之后他再接再励,接拍了更多新作。并因电视剧《军歌嘹亮》、《走过幸福》、《七剑》的精湛表演,先后获得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中国电视界最受大众欢迎十佳演员奖……

●幸福来临母亲却远逝,经历人间至痛后的了悟与大爱

孙红雷跻身一线演员行列。2004年8月,他特地把父母接到北京,然后将一把钥匙放到了母亲手心:“妈,以后您二老就在这里养老吧,这套房子就算我送给妈的礼物。”杨淑英像孩子般咧开嘴笑了,笑得那么沉醉……这是一个母亲最幸福的时刻。

可温馨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11月的一天,杨淑英向孙红雷提出:“我和你爸都不习惯北京的生活,还是回老家住算了。”“妈,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惹您生气了?”孙红雷惊讶地问。杨淑英说:“不是,三郎,我们真的是不习惯,再说,你两个哥哥家事情多,当妈的也要回去招呼,不能偏心你一个。”话说到这个地步,孙红雷不好阻拦了。

父母回家后,孙红雷心里总像有什么事悬着。更让他起疑的是,2005年初,大哥给他打电话说:“三郎,妈想你早点成个家,你再去相相亲吧。”“妈怎么突然又热衷起这事儿来了?”孙红雷随口问。“也许妈年纪大了,想抱孙子吧……”大哥支支吾吾地。“好,我一定尽快。”虽然不明白母亲的真实心态,但想想母亲日渐增多的白发,孙红雷还是有些心酸地表态。

2005年下半年,孙红雷和一个名叫陈阳的女孩恋爱了。然而2006年5月,正在拍摄**《天堂口》的孙红雷,接到大哥打来的电话:“妈不行了,你快回来。”孙红雷魂飞魄散,当即赶最近一班飞机飞抵哈尔滨。到了省中心医院,他才得知,母亲早在2004年在北京暂住期间就晕迷过一次,当时就检查出患有糖尿病,怕他知道后担心,母亲便和父亲商量后回到哈尔滨治疗,但并没有什么效果,还并发了高血压、冠心病……眼看身体越来越虚弱,她这才急着让孙红雷找媳妇,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不留遗憾。而现在,母亲的糖尿病已经到了晚期,加上各种并发症的夹击,身体已经像风中的烛,到了最后的时刻,她全身浮肿,双眼几近失明,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了。

“妈……”看着母亲苍白虚弱的脸,孙红雷心如刀绞。情绪稍微安定后,他执意将母亲接到北京治疗。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表示:“已经没有治疗的必要了。”他带着母亲一连跑了6家医院,结果都是这样。

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定让母亲暂留北京。那段时间,他推掉了所有工作,日夜守候着母亲。只是此时的杨淑英,已不再是能为他跑前跑后的那个人,而成了时刻需要他的婴儿,她终日躺在床上,大小便失禁,只能吃流质食物,用极低的声音说话。有一天深夜,孙红雷突然醒过来,看到母亲不知何时也睁开了眼睛,他意识到什么,轻轻掀开被子往底下一探,发现尿布已经被浸透了。他赶紧抱起她,为她更换床单和干净的衣物。当他的手接触着她枯瘦得变了形的身体时,她的眼里闪过一丝羞赦。他轻轻地说:“妈,这有什么?三十多年前,您也是这么照顾我的。”说完这句话,孙红雷哭了,母亲也哭了。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孙红雷开始为母亲寻找别的治疗途径。2007年初,听说有一种不含化肥的有机大南瓜能治糖尿病,他专程开车来到北京市郊的大兴县,找到一家当地农户,一口气买了11个有机大南瓜。他还学会了注射控制糖尿病的胰岛素,每天亲自为母亲注射。

可母亲的身体还是一天比一天更加虚弱。到后来,她一句话也说不完整了,呼吸微弱得经常接近停顿。但即使一个最细微的眼神,他也能领会她的意思;即使一声最轻柔的咳嗽,他也会在睡梦里惊醒。他和她之间有一种天然的默契,那么地丝缕相牵,那么地无微不至,那是母与子才有的深入血脉的连通,那是生命的发端和终点之间遥远而亲近的应和。

2008年春节,因为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脑梗塞的前兆,杨淑英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孙红雷和她一起回到哈尔滨老家,度过最后的春节。2008年2月23日,也就是大年初七那天,母亲在孙红雷怀里永远地睡着了。在闭上眼睛之前,她拼尽全身的力气,指了指床边的茶几,那上面有孙红雷刚刚给母亲买来的一袋橙子,孙红雷会意地拿过一只来,轻轻剥开,然后一点点地把橙汁抹到母亲苍白的脸上。

“妈,还是您的方法管用,您看,现在您精神多了,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孙红雷强忍悲痛说道。“真的?”母亲艰难地咧了咧嘴,绽出一个笑容。紧接着,她的呼吸突然变得急促,又很快微弱下来……良久,她给她最疼爱的小儿子说了最后一句话:“不要哭。”

可以消费非常久,因为五万人民币在中国,差不多就是一个渣的水平。买不了房子,买不了车。家里有个大学生,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可能就不止五万块钱。但是,在朝鲜能拥有五万人民币,那就是富豪人家。对于朝鲜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努力工作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拥有5万块钱人民币。

朝鲜工薪阶层的工资,还不如中国拾荒捡破烂挣得多

你身边月薪最低的人,一个月拿多少工资?在一线大城市,可能最低也有五六千块钱。在二三线省会城市,最低也能拿到三四千块钱。在十八线小县城,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也得有一两千。即使是大街上,那些倒垃圾桶捡破烂的人,只要勤快一些,一个月也能挣个千把块钱。但是在朝鲜,能月薪上千的,就是资深技术工人了。能月薪上两千人民币的,必定是公司企业中层领导。普通的工人,平均工资就只有300块钱左右。靠一个月300块钱人民币,想存到5万块钱,不吃不喝也要十几年的时间。能拥有5万人民币的家庭,就是非常富裕的家庭了。那靠着这么低的收入,朝鲜人民岂不是生活的很凄惨?不会!

朝鲜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虽然朝鲜人民的收入水平低,但是他们的生活过的却不差。朝鲜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本国居民在国营商店买东西,需要票。买粮食,要粮票。买蔬菜,需要菜票。买肉类食品,需要肉票。如果你没有票,哪怕再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朝鲜政府在每个月,都会给每个居民发放基本的生活物资。虽然量不多,但是基本上够用。而且,国营商店的物质,价格也极其便宜。唯一的缺点,就是限量供应。可以吃饱穿暖,但是锦衣玉食不行。在朝鲜,因为是计划经济,所以工资多寡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月薪300和月薪1000,过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所以,生活在朝鲜,国家把国民的一切都给承包了。虽然福利待遇好,但是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人民在眼界和思想上,很难跟上国际世界发展的趋势。你可以说是一种落后,也可以说是一种幸福。

既然朝鲜物价这么低,岂不是可以去朝鲜当土豪?

如果你真的有这种想法,估计现实会给你当头棒喝!朝鲜的福利待遇很好,那是针对本国居民的。如果是外国游客去朝鲜,就等于是在被撸羊毛。朝鲜的商店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前面说的国营商店,只针对本国居民开放。哪怕你会说朝鲜话,也没得啥用。买东西要用票。如果没票,再有钱也没啥用。另外一种就是涉外商店。涉外商品的东西有多贵?是国营商店物价的十倍以上。差不多相当于,我国一线大城市北上广的物价。你可以盘算一下,生活在北上广,想要过的舒服一点,一个月至少要五六千块钱吧。那五万块钱,最多就是够你花一年的时间而已。

同样的,外国游客去朝鲜,五万块钱人民币,差不多就是相当于本国人持有五千块钱人民币的购买力。想要体验当土豪的感觉?想多了。而且,现在朝鲜还有新规定,游客去朝鲜,携带的现金,最多不允许超过2万人民币。五万人民币,给朝鲜人民来说,就是巨款。他们有这么多钱,可以半辈子不用工作了。但是,如果是我们拿着这么多钱,去朝鲜旅游消费,就相当于去北上广生活。节约一点的话,或许能生活个一年半载的吧。

关于“捡破烂小伙获得1000万巨款”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灵波的头像
    灵波 2025年11月03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灵波”

  • 灵波
    灵波 2025年11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捡破烂小伙获得1000万巨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捡破烂小伙获得1000万巨款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灵波
    用户110309 2025年11月03日

    文章不错《捡破烂小伙获得1000万巨款》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